来源:人气:808更新:2025-07-19 23:30:02
今年电影市场暑期档竞争白热化的一个证据,是各大种子选手纷纷选择提档。而「提档潮」背后隐藏着一个原因:片方担忧观众提前将有限的观影额度,留给了竞争对手。大家都感受到了,这个行业和以前不一样了。
也是在这个节点,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。
在姜文新片《你行!你上!》上映的前几天,姜文宣布入驻B站,开设账号,新片上映的前一天,姜文特意与B站影视区头部UP主「小片片说大片」共创了一期视频播客。与UP主一起观看B站上各类《让子弹飞》相关的二创视频,现场回应这些已经被B站用户盘包浆了的「让学」课件。
所谓「让学」,是B站网友围绕《让子弹飞》构建起的一个庞大、复杂且具备自我生长能力的阐释体系,包含各种剧情解读和娱乐鬼畜视频。整个B站中,与姜文电影相关的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38亿次,其中播放数最高的鬼畜「让学」视频,达到了1.2亿。
这期视频播客在B站播放量迅速接近400万。不难察觉到,姜文在这个时间点,专门到B站跟「让学家们」互动,这件事也许是有些门道的。
对姜文导演来说,他自己或许未必完全有这个意识,但客观上,B站上无疑拥有姜文电影最理想的核心受众。这里聚集了一部分最熟悉姜文作品、对其怀有最大热情的影迷群体。他们是已经被「预筛选」过的观众,无需再进行市场教育。
更重要的是,B站的社区生态,能围绕一部电影,自发形成一个层次丰富、功能互补的内容矩阵。
电影《你行!你上!》从点映到正式上映,两天时间里,《你行!你上!》在B站的相关二创视频,粗略统计已经超过千个。大量UP主自来水解析二创,有剧情和人物探讨,有金句提炼,有老梗新用(饺子和醋),更有和另一位「鬼畜大佬」郎朗的梦幻联动。
著名的「让学家」,UP主「嗑书的阿冉叔」早早就开始分析《你行!你上!》的七个隐喻互文,将这部影片和《让子弹飞》、崔健等等文化符号,做了精妙的关联。「让学」又再次迎来新课件。
这些内容无疑起到了一定的定调作用。解读分析,为电影奠定讨论基调,补充场外信息,挖掘出隐匿在电影里的各类议题,从而让观众知道为什么这部电影很重要,值得认真对待。同时为二创造梗输送弹药,起到降低影片理解门槛,打破核心影迷圈层的作用,触达到更广泛的普通观众。
这一套方法,对于姜文这类电影里一向蕴含着不少隐喻的作者导演而言,尤为适用。
在B站的评论区里,已经有不少观众晒出电影票票根,反馈观影感受,UP主的解读视频里弹幕和评论区逐渐形成发酵。
大家集体讨论,电影是否值得,有哪些需要反复细品的内容,这里如同一个巨大的实时焦点小组,观众们在此辩论、分享、共情,不断强化彼此的观影欲望。这种持续的、高浓度的社区互动,制造出强烈的「错失恐惧症」,最终完成那个至关重要的说服过程,促使还没看过的用户选择用脚参与。
这个过程,仿佛也再现着此前「让学」在B站兴起壮大的场面。
实际上,姜文的案例并非孤例。当我们把视线从他身上移开,会发现B站已经逐步成为电影内容绕不开的平台。这里聚集着各圈层的年轻人,天然对各种内容兼容并蓄,不同类型、题材和风格的影片都能在这里找到发酵的土壤。
今年暑期票房市场虽然不尽如人意,但是种子选手都不约而同分出了一部分精力给B站。除了《你行!你上!》,同天上映的《罗小黑战记2》《长安的荔枝》也在B站有不少解读推荐视频,8月初才上映的《浪浪山小妖怪》也在B站早早开始预热。
或许有人说,动画二次元影片在B站发酵,题材适配,似乎顺理成章,无需解释,那我们可以看下《长安的荔枝》的情况。作为明星聚集的历史职场题材,这部影片的主要受众是明星粉丝、原著粉,以及能对打工人困境感同身受的职场人群。
在B站上,UP主们对影片的解析角度五花八门,既有历史细节考据的,也有对比原著和改编分析的,包括专门研究盛唐美学呈现,深挖职场讽刺,人物心路历程的,甚至还有专门荔枝相关的农学科普,也慢慢建起一个丰富的讨论阵地。
这些风格迥异的影片,都在B站实现不同程度的发酵,也让行业意识到了,B站正在成为一个所有重要影片都必须「打卡」的数字广场。缺席这里,就意味着放弃了一部分年轻的文化舆论场。
B站开始在电影市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,这并非仅仅是营销渠道的迭代,它实际上是无形呼应着,电影产业在经历严峻的市场波动后,所面临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。
我想不用再列举各种票房和观影人次下滑、年龄层变高的数据了。一个铁的事实是,因为市场收缩,电影制片和宣发两端,都变得前所未有的谨慎,游戏规则已经彻底改变。
最显著的是,砸钱做海量曝光的粗放时代已经过去,行业期待找到更高效、更精准的解决方案。有效触达和深度互动变得更重要。这也是短视频肯定不及长视频的地方。
而且转瞬即逝的病毒营销也慢慢失效,长尾发酵才能制造出话题效应的沉浸感。因为很多电影是无惧时效性的,「让学」的十余年长盛不衰,证明了优秀电影的长久生命力。
同时,电影消费从「日常化」转变为「事件化」,大家平时看片少了,那么每一次购票观影都是一次成本不低的「被说服」过程,而不再是冲动式决策。因此,每部影片都需要自带一个沉浸式、驱动型的强大说服体系。
观众希望从电影中获取的回报,也就更高,恐怕就不仅是娱乐放松可以满足了。毕竟,现在娱乐放松的途径太多,短视频、演唱会、打游戏,电影需要提供更高的情绪价值和社交价值。
好,如果说以上都是现在面临的「问题」,那么「答案」在哪里?
B站这类以社区生态发酵内容的场所,或许是一种可以尝试的解决路径。
作为国内代表性的PUGC社区平台,B站拥有大量具备内容审美与表达能力的UP主,也有一群积极给予回应的年轻用户,这本就有利于实现有效触达,善于制造长尾效应。
UP主的各类深度解读视频,让用户迅速了解一部电影的优劣,判断电影是否真的适合自己。而带有强烈互动属性的社区生态,促使更多观众走出家门,让「看一场电影」这件事,发挥出更大的情绪和社交价值。
解读、剪辑二创,鬼畜,这些内容形态,都无形贴合电影行业在当下所追求的深度、长效和精准。
当我们在讨论电影、讨论平台和传播之时,一切都要归结到最朴素的核心问题:怎么才能让更多人关注电影?
这些年,市场焦虑,催生了各种饮鸩止渴的手段。「诈骗式营销」「切片忽悠」均是屡见不鲜的例子,最终引来反噬。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,电影宣发的诉求,不是把观众骗进电影院就结束,而是「如何让一部电影,尽可能精准地找到它最合适的观众」。
姜文拥抱B站「让学」,是一个范例。它为行业提供一个思路,融入一个文化生态,在生态变成电影和「最合适的观众」的桥梁。
《你行!你上!》
这条路径也许会变成一个提示,让更多电影创作者们思考,他们的电影是在对谁讲故事,这个故事能在哪里生根发芽,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。姜文的选择,或许说明他更早地看到了这一点。
Copyright © 2018-2024